Sunday, 20 November 2011

養瘦:Jolin能吃能睡又能瘦的健美飲食調養法

商品链接: http://www.pappago.com/goods.php?id=214555

基本信息
作者:蔡依林
出版社:推守文化
出版日期:20110712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6570537
裝訂:平裝
叢書系列:藝言堂
規格:平裝 / 224 / 16.5*21cm / 普級 / 全彩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內容簡介
  姐妹們,拋開體重計和卡路里吧!
  它們只是阻礙你完美瘦身的絆腳石!
  Jolin:「我不是天生的瘦子,我是靠這方法瘦身的!」
  Jolin首度公開瘦身祕招
  讓你從「能吃能睡又能瘦」的生活習慣當中
  擺脫身上贅肉、揮別癡肥人生
  我們不只要瘦,
  還要瘦.得.很.漂.亮!

Jolin親身指導的真人實例
  ★姐夫一年多甩肉20公斤,體驗「完全不挨餓」的養瘦法則
  ★蔡姐姐產後一個月內,立即恢復產前的窈窕身材
  從小就胖的姐夫、孕後要補充奶水又要減肥的姐姐,
  都能健康的甩肉瘦身成功,
  那麼,你一定也能辦到!
  其實,Jolin是易胖體質,更不是天生瘦。
  然而,她現在的完美身材卻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是許多女生追求的最高境界、完美的化身。關於瘦身之路,Jolin走得千辛萬苦、血淚斑斑,最後,終於找到對了方法,達成現在夢寐以求的健康身體、窈窕體態。
她,是如何做到的?
現在,她就要首度公開瘦身秘密,在書籍當中更是打破以往不實報導,導正視聽,讓讀者不至於走上她曾經走過的減肥冤枉路;她也要藉此宣揚最新瘦身概念「養瘦」,讓大家都能像現在的她一樣養生兼瘦身,瘦得又美又健康!

打破你所有對減肥的錯誤印象
  1.難以持之以恆?→完全不改原有生活型態
  2.餓到頭昏眼花?→吃東西才是減肥的開始
  3.賠上身體健康?→營養均衡是瘦身的功臣
  4.復胖腫得更大?→遵循方法絕無復胖機率
  5.吃東西如糞土?→餐餐不離澱粉、肉、菜
  6.花大錢才能瘦?→絕對不多花你的一毛錢

Jolin20大不敗瘦身秘訣
  1.Jolin5日連瘦菜單,烤雞、叉燒照吃也能瘦!
  2.保證消水腫,必殺祕方公開
  3.原來吃東西才是減肥的開始
  4.不吃冰品和生食,下半身肥胖bye bye
  5.油脂讓人好舒暢,拒當小腹婆非它不可
  6.不要想「我要減肥」,而要想「我要調整體態」
  7.「肉++澱粉」=超有用減肥餐

Wednesday, 16 November 2011

虎媽的戰歌

商品链接:http://www.pappago.com/goods.php?id=214742

內容簡介
  這是一個媽媽、兩個女兒、兩隻狗的故事。這個故事原本要說的是中國父母教養小孩比西方父母高明之處。

  然而後來說的卻是激烈的文化衝突、一閃而逝的光榮滋味,以及一個十三歲孩子是如何挫掉虎媽的銳氣的。看完蔡美兒教授的經驗,你將對東西方教育方式的差異有更深的體悟,也將重新思考,什麼才是真正適合孩子的教養之道。

  所有的父母都想做對兒女最有利的事。西方父母盡可能尊重子女的個體性,鼓勵他們追求自己真正感興趣的事,提供正面的支持與培育的環境;反之,中國人認為,保護子女的上上之策,就是讓他們為未來做好準備,讓他們看清楚自己能做什麼,讓他們具備技能、好習慣,以及自信,因為這些是別人拿不走的。

  虎媽認為,童年就是訓練期。對蘇菲亞和露露來說,這表示要上中文課、練習數學,每天還要練兩、三小時樂器(連出門度假也不間斷,周末時練習時間還要加倍)。然而得到的成果說明了一切:這兩個女孩子都是非常優秀的學生:有禮貌、樂於助人、成績優異;露露贏得康乃狄克州小提琴神童獎,蘇菲亞則十四歲就在卡內基音樂廳登台演奏。

  然而在這些成就的背後,卻要付出極大的代價。虎媽在一次練習中,威脅要燒掉蘇菲亞的填充動物玩偶;從露露三歲起,虎媽就對這個任性的小女孩毫不留情,自此兩人的戰況愈演愈烈。然而虎媽對自己的要求和對女兒的要求一樣高,她的犧牲──付出大量時間和精力、甘心忍受傷心痛苦,在在表現出她對女兒深深的愛。

  《虎媽的戰歌》顯露出東、西方教養世界觀的衝突,然而歸根究柢,這個故事說的其實是一個母親對兩個女兒所懷抱的希望,以及她心甘情願為投資她們的未來所做的冒險。


作者簡介
蔡美兒 Amy Chua
  耶魯大學法學院約翰.達夫講座法學教授。第一本著作《著火的世界》(World on Fire: How Exporting Free Market Democracy Breeds Ethnic Hatred and Global Instability)為《紐約時報》暢銷書,同時也被《經濟學人》和英國《衛報》選為二○○三年年度好書。第二本著作《帝國時代》(Day of Empire: How Hyperpowers Rise to Global Dominanceand Why They Fall)是廣受好評的《外交》(Foreign Affairs)雜誌暢銷書。目前與先生、兩個女兒,以及兩隻薩摩耶犬居住於康乃狄克州紐哈芬市。

Tuesday, 15 November 2011

不在梅边在柳边


难道最残忍的伤害,才是最炽烈的相爱?中国顶级女作家张欣倾情新作,媲美池莉,讲述心中最美的情。
商品链接:http://www.pappago.com//goods.php?id=215326
基本信息
作  者:张欣 著
出 版 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10-1
版  次:1
页  数:263
字  数:220000
印刷时间:2011-10-1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印  次:1
I S B N:9787539947563
包  装:平装

编辑推荐

  《不在梅边在柳边》,鲁迅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与池莉齐名的中国顶级女作家张欣倾情新作,用最优美的语言,最动人的情节,书写最温暖的情感,最纠结的爱恨,感动了千万人!
  《不在梅边在柳边》精彩赏析:
  他说,静谧锋利如刀,我以为抓住了幸福,但手心里全部都是憔悴。
  他还说,夹竹桃花有毒,但谁又能拒绝美丽的诱惑,让花瓣在手中颤抖、散落?
  蒲刃的心慢慢紧缩,虽然是恩断义绝,他也还是他的知音。
  就像一幅拼图游戏,他等了这么久,关键的一块拼板终于出现了,冯渊雷和梅金的关系变得一目了然。
  天气晴好。乔乔一个人在树仁大学的校园里漫步。
  春天来了,图书馆前面的绿色草坪上,有两棵孤零零的樱花树,此时樱花爆满枝头,尽情绽放。也许是珍惜即开即落的短暂历程,樱花开得特别拼命和认真,灿烂得无以言表。总会有一些青年男女聚集在樱花树下弹琴吟唱,沉醉在落英缤纷的景致中,“不是爱花即欲死”。
  爱心一旦托付,岁月瞬间变老。在乔乔的眼里,这一树一树的芳菲却已凋谢,满目哀荣。
  风和日丽。
  乔乔穿了一条白色连衣裙,海洋色浅条纹的外套,平底的芭蕾鞋。她永远都是这么优雅、舒适。
  她关了手机,没有目的地四处徜徉。
抑或是感受他的足迹,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角落,完全没有他的身影,但又无处不在。

内容简介

  鲁迅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获得者,中国顶级爱情女作家张欣倾情新作
  无望的守望,相克的相知!
  难道最残忍的伤害,才是最炽烈的相爱?
  蒲刃在树仁大学读书期间与本校柳教授女儿柳乔乔相爱。毕业后,柳教授以蒲刃性格有缺陷为由,将女儿嫁给了蒲刃的同学兼好友冯渊雷。
  蒲刃毕业后,留在树仁大学任教,几十年后成为了一名物理学教授。这天,他突然接到了几十年没曾联系的柳乔乔的电话,知道冯渊雷因车祸死了。柳乔乔十分悲伤,面容憔悴。
  几天后,蒲刃接收到一封冯渊雷生前设定的一封邮件,说如果自己发生事故死掉,就一定是被谋杀的,杀死他的人叫贺武平,让蒲刃帮他申冤报仇。
  蒲刃就此展开了追查……冯渊雷的死,让蒲刃有了与柳乔乔复合的可能。可是在追查冯渊雷死因的时候,一个明艳、干练、阴狠的女人梅金闯进了他们的生活,使一切变得复杂起来。
  冯渊雷究竟是怎么死的?
  冯渊雷与柳乔乔究竟能不能复合?
  所有所有的一切,在张欣笔下变得动人、颇具美感。

作者简介

  张欣,当代著名女作家。
  1954年生于北京,江苏海门人。
  1969年应征入伍,曾任卫生员、护士、文工团创作员,1984年转业。
  199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作家班。
  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广州市作家协会主席。
  主要作品:长篇小说《浮华背后》《深喉》《用一生去忘记》《锁春记》等,
  其中部分作品被改编为影视作品。

媒体评论

  小说我一夜就读完了,用你的话说就是,我爱死你了。
———《江南》杂志社总编辑 袁敏
  惊艳。震撼。感动。
———电视剧《锁春记》制片人 齐欣
  马尔克斯说,我写作是为了让我的朋友更爱我。我想你做到了。
———朋友史航1998年发来的电报文稿

目录

第一章
果然,半年之后,蒲刃听说了冯渊雷和乔乔结婚的消息。当时的感觉是胸口挨了一刀,疼到木然,恨不能就此来个万箭穿心,喷血而死。
第二章
蒲刃走过去坐在床前握住她的手,乔乔垂头而泣,哽咽着道,他才44岁啊,我只要一闭上眼睛,就会看见他,一闭上眼睛就会看见他。
第三章
粗粗一查,梅金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一个贺武平完全陌生、根本不可能有任何交集的人,她不是孤儿,身体严重造假,还做过三陪女……
第四章
信封里最重要的证据是一本冯渊雷的性爱日记,里面涉及多人,其中之一便是和梅金的一段情,看上去非常刺激,非常甜蜜。
第五章
可惜无论两个人怎么努力,他们都没法在一起,贺武平只要一看到刺青梅花,顿时前功尽弃,就算是关上灯,把枕边人想成卡门也无济于事。
第六章
梅金叹道,那还用说吗?为的是要继续调查你,直到把你送进监狱。贺武平情不自禁地坐回到马桶盖上,突然恶狠狠地说,那我更要让他永远闭嘴。
第七章
所以这件事对所有人要有个交代,包括对过世的冯渊雷。说得倒是堂堂正正的,但你有这个资格吗?什么意思?还是不要逼我吧,梅金温柔地道。
第八章
小豹姐不愧是舞林高手,她晃动的频率恰到好处,一对宝贝在他的胸前似是而非地碰撞着。蒲刃觉得不光是敏感部位,而是全身上下都硬了起来。
第九章
他希望人们发现他们的时候,父亲应该是遥对天空的吧,他的脸上布满皱纹,那是一种明显病态的沉重的衰老,强烈的求生愿望让他没闭上眼睛。
第十章
总有一些事情,会毁了我们的生活,来世相见,记得千万别打招呼,一定装作不认识,让我没有机会接近你,伤害你。祝你生日快乐。你的蒲刃

Sunday, 13 November 2011

幸福的答案

商品链接:http://www.pappago.com//goods.php?id=215306
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幸福的答案:基因知道 [平装]

  • 出版社: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9月1日)
  • 外文书名: Switch on Your Genes
  • 平装: 213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开本: 16
  • ISBN: 9787806887035, 7806887032
  • 条形码: 9787806887035
  • 商品尺寸: 20.6 x 14.4 x 1.6 cm
  • 商品重量: 259 g
  • 品牌: 北京东方神鸟
  • ASIN: B005ITP60W


作者:村上和雄 , 刘荣
市场价: 25.8 元

内容简介
《幸福的答案:基因知道》内容简介:生命科学的研究进展惊人,甚至每每出乎身在研究现场的人的预料。人类已经掌握了破解自己身体设计图的技术,并且期待经由解读这些基因不定期解开生命之谜。不过随着这项解决工程日益往前进展,我们也逐渐了解到,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单单一个细胞,就越研究越深无止尽,要解读生命,绝不是件容易的事。
我们必须真正了解一个事实:人类不是单靠自己的力量或努力就可以生存,还必须仰赖各种事物的支援才得以存活,如此才能产生真正的自制力,不是吗?而我们对这些事物心存感恩,就能使过去沉睡的基因苏醒,进而开拓美好的人生。
了解基因的秘密,你就能改写生命的故事!
一位罹患癌症的病人,认为一定会痊癒和相信一定无药可救的人,癌细胞会因之而改变;明明有来重的高血压,可是却坚信自己血压很低的人,症状真的減缓了。年轻時生的小孩比较聪明,五十刚時生的小孩罗笨,這种說法是錯誤的。高智商父母結婚后,反而容易生下智商比父母低的小孩。低智商的两个人生下天才的几率比较高。諾貝尔奖得主几乎都不是填鴨教育下的模範生,不管是科学研究或独特的创意,都是从沒有标准答案之中产生的。只要能除去妨碍成长的因素,人就能发挥百倍,甚至千倍以上的潜能。而阻碍人类成长的最大因素,就是负面思考。
编辑推荐
《幸福的答案:基因知道》:在日本銷售突破35万册,NHK"日本人最想上的一堂課"节目超人气教授、日本生物科技第一把交椅,根据最先进的研究成果,告诉你如何开启你的好基因,享受美满人生。看过本书,你就会知道, 基因竟然如此有趣!生命設計图竟是如此不可思议!而环境和人的想法,真的能夠改变基因!


图书目录
PART l奇迹的"遗传基因思考"让自己成长
01遗传基因与所有生命活动息息相关
02遗传基因的"电源开关"
03饥饿状态让新遗传基因开启
04开启遗传基因
05想激活与不想激活的遗传基因
06控制遗传基因开关
07相信"无法解释的东西"
08赶快抛开"我不能"的想法
09"遗传基因思考"可以控制生死
10遗传基因创造奇迹
11遗传基因是最大司令部
12"防守"态度妨碍成长
13只有百分之三的遗传基因在工作
14想法越多可能性越大
15"做不到"大多是"不做"
16下决心去做
17适度的功名心是进步的原动力
18成长遗传基因的开启离不开"血气方刚"
19冒险让人成长
20偶然是一种"暗号"
PART 2丧失自信后怎样开启"幸福遗传基因"
21不顺心源于"幸福遗传基因"关闭
22不要说自己一无是处
23任何年龄都可以发掘新才能
24困难之时最需要积极心态
25人人都会接受考验
26"值得庆幸"的心态
27绝境下的感动影响遗传基因
28机会不贴标签
29热情、喜不自禁的心情会吸引周围人
30吃了"败仗"也要继续
31下定决心后迎接幸运
32停滞不前只是"转折阶段"
33世界上没有相同的遗传基因
34人的头脑没有"优劣"之分
35摆脱约束
36摆脱限制,不断发展
37把压力当作朋友
38"福临笑家门"
39下决心改变环境
40环境的改变让遗传基因开启
PART 3 开启"邂逅遗传基因"的积极暗示
41任何邂逅都有意义
42"强烈的愿望"招引机遇
43遗传基因开启让坏事变好事
44机遇源于信任
45获得他人的好感
46开启遗传基因的人际交往
47选择"异类"
48"异类"加"异类"的效果
49今天的大敌可能是明天的朋友
50强大的敌人转化为强大的伙伴
51接触一流
52不迷信权威
53固执己见不如坦率面对
54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
55新进化论与"邂逅遗传基因"的开启
56不一定是"强者胜利"
57去做就好
58固执己见不如灵活多变
59因循守旧让"邂逅遗传基因"关闭
60做老实人没有损失
PART 4开启遗传基因的习惯让工作充满乐趣
61身体是模范"组织"
62任何工作都有意义
63让繁多的工作变得快乐
64开启工作遗传基因
65创新的源泉
66"普通工作"也从模仿开始
67缺乏知识和经验也没关系
68不要因为是"外行"而害怕
69把想法付诸行动
70"夜晚"比"白天"有用
71一个信息改变一生
72想被认可就要宣传自己
73遗传基因的"克制"
74以高目标逼迫自己
75担心未来不如专注于眼前
76"味觉"打造遗传基因开启体质
77培养"味觉"的三个条件
78"遗传基因开启型"的特征
79妨碍遗传基因开启的六大要因
80早起为自己创造个人时间
PART 5开启"干劲遗传基因"的条件
81"为世界、为他人"的信念
82消瘦十公斤的操劳
83牺牲是"干劲"的催化剂
84变与不变
85"果断"和"决心"两者都重要
86两种自尊心
87非常时期的你能向人低头吗
88科学工作者相信"某种伟大的力量
89改变自己的心
90从两个极端把握全局
91"自助者,天助之"
92成功是"托别人的福"
93失败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
94先做好"一两个"
95无可奈何的状况引导遗传基因开启
96"成事在天"
97某种伟大的力量撒下的相助之网
98相助之网出现的三个条件
99"如何生"即是"如何死"
100拥有生命是最大的奇迹
211本书核心观点


书摘
第一篇奇迹的"遗传基冈思考"让自己成长
遗传基因与所有生命活动息息相关
假设某人有两个女儿,在女儿很小的时候,他就非常期待她们将来能出落成美女。结果,两姐妹都不负众望,长成了标致的可人儿。
两姐妹的父母却经常受到朋友们的打趣:"真是奇怪了,两姐妹跟你们都不像,到底长得像谁呢?"
作为父母,当然是想堂堂正正的声明白己值得骄傲的女儿们像自己。
有的朋友说,"肯定是像父母啦。因为继承了父母的遗传基因,所以才变得如此美嘛"。有的要么认为,"大概是隔代遗传,孩子们的奶奶年轻时应该是美女".要么认为,"应该是祖辈出现过美女,两个孩子继承的是祖辈的遗传基因"。
这只不过是一个假设的小故事而已。不过,遗传基因这个词语是存在的,很多人都把它解释为"通过血缘传递的特征"。
当然,父母与孩子不会一模一样,但孩子会从父母那里遗传相似的特征。
从个子高、鼻子圆、眉毛粗、走路快等生理特征到刚强、腼腆等性格特点,都有可能遗传,所以经常会让人感叹"有其父必有其子"。而且,遗传基因是传送的媒介,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不过,这只不过是遗传基因的一部分功能。
不仅与生俱来的特征与遗传基因有关。甚至连呼吸、进食、排泄等生理现象,或者烦恼、喜悦等心理现象,以及其他所有生命活动都与遗传基因有着密切的联系。
我从事遗传基因学工作已经有二十多年了。遗传基因学技术日新月异,不断向前进步。
我刚成为研究者那会儿想都不敢想象的技术,现在已经成为事实。比如,"人类染色体"的破解已经基本完成,克隆等涉及生命伦理问题的技术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尽管如此,遗传基因技术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领域。
这些未知领域潜藏着巨大的可能性。在本书中,我想以自己的亲身体验为基础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得到一些可以扩充遗传基因领域的启示。
遗传基因的"电源开关"
什么是遗传基因呢?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它的大体构造。
我们的身体是由细胞组成的,遗传基因存在于细胞的"核"部分。DNA(脱氧核糖核酸)就是遗传基因。
DNA的形状像两条螺旋状的飘带,在这两条飘带上储存着由四种化学文字(碱)组成的信息,这些信息就是遗传信息。一个人体细胞包含的基本遗传基因信息由约30亿个化学文字组成。
这样的信息量相当庞大,相当于将三本1000页的书籍堆叠起来。
60兆个包含有如此庞大信息量的细胞,才能组成一个成人个体。
我们身体的任何一部分都容纳了30亿条信息。也就是说,组成人体的60兆个细胞都拥有相同的信息。
但如果真的是这样,就会出现很多问题。
比如,细胞都拥有相同的信息,那为什么各自的作用却不同呢?事实上,心脏、胃、皮肤都分别充当自己的角色,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通过遗传基因的不同信息,各个部位能够发挥不同的作用,但为什么事实却并非如此呢?……
那是因为其中很多功能被冻结了。
也就是说.该部位的某些功能"开启".其他的功能处于"关闭"状态。在此,暂且称之为遗传基因的"开关功能",这就像我们通常看到的"电源开关"一样。
不过,关闭的部分并不是一直处于关闭状态,以前关闭的部分可能开启,本来开启的部分也有可能关闭。
比如,某人做过全胃摘除手术,但胃的功能仍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维持,就是其他内脏拼命作用的结果。也就是说,其他内脏中潜藏的胃遗传基因开启了。
饥饿状态让新遗传基因开启
新遗传基因开启,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其中之一就是要处于"饥饿状态"。法国巴斯德研究所已经通过大肠杆菌实验证实了这一点。
众所周知,大肠杆菌喜欢吃葡萄糖,在饲料中混合乳糖,大肠杆菌也只会选择葡萄糖。于是,在此次实验中,研究员们没有使用大肠杆菌喜爱的葡萄糖,而是用了它平时不屑一顾的乳糖。
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大肠杆菌拒绝进食。可是,没过多久,它们也不得不妥协,开始进食乳糖,仅仅通过乳糖来繁衍后代。
如果类似的事情发生在人身上,我们可以很容易想象得到最终也会出现同样结果。
即使不喜欢吃葡萄口味的面包,在没有其他任何食物的情况下,人也会勉强进食。战争时代,流浪在东南亚原始森利的军人们,甚至不得不吃蛇、青蛙。
不过,巴斯德研究所的实验并不是想要特意通过大肠杆菌来证明"生物在饥饿状态下什么都吃"这样浅显的道理。
研究员们最关心的问题是大肠杆菌对乳糖的消化能力只能通过乳糖赋予,还是它们以前就具备这样的能力。
实验后的调查结果显示,大肠杆菌原本就拥有消化乳糖的潜能。陷入饥饿状态后,这种潜能才被开启并发挥作用。从中我们可以得知,饥饿状态能够引导遗传基因功能开启,催生新的能力。这是科学界的一项重大发现。
所谓"饥饿状态",并不单纯指"肚子饿"。就像我们常说的"饥饿精神"一样,强烈谋求现在没有的东西的感觉也是一种"饥饿状态"。
饥饿状态能够引导遗传基因功能开启——这样的实验结果相当具有启发性。
也就是说,要想挖掘人的巨大潜能,就需要具备强烈的饥饿精神。事实确实如此,满足于现状,是无法让潜能发挥出来的。"想更好一点"的饥饿精神,让人去挑战新事物。在挑战的过程中,某些发挥新作用的遗传基因将会被开启。
开启遗传基因
本小节涉及稍微专业一些的话题。遗传基因的开启和关闭究竟是怎样发生的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
遗传基因开启和关闭的说法绝对不是修辞上的比喻,而是通过实验证实过的现象。
首先,读者们要知道,遗传基因中记录着生成蛋白质的暗号。身体发生各种化学反应所需要的酶、激素的生成,都需要蛋白质作材料。蛋白质和水一样,是我们身体不可缺少的物质。
那么,遗传基因的开启和关闭是普遍现象吗?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还是以上面提到的大肠杆菌实验为例,进一步探讨一下。
首先,来看一下大肠杆菌获得葡萄糖后,遗传基因的工作状态。发现葡萄糖后,大肠杆菌的遗传基因开始读取信息。
读取信息的部分叫"信息员"。在有葡萄糖的情况下,"抑制蛋白质"附着在"信息员"上,生成乳糖分解酶的遗传基因信息被块状化。
也就是说,由于抑制蛋白质的出现,乳糖分解酶的遗传基因尽管存在,但处于"无法读取"状态,这就是"遗传基因关闭"状态。
生成抑制蛋白质的遗传基因叫"调节遗传基因"。它决定让遗传基因的某个部分开启,起到一种调整的作用。
那么,大肠杆菌只得到乳糖的情况,又会怎样呢?
大肠杆菌再喜欢葡萄糖,如果处于除了乳糖没有其他食物的情况下,为了生存,大肠杆菌也不得不进食乳糖。于是,抑制蛋白质与乳糖结合,无法发挥抑制作用,信息员部分的块状化被解除。
也就是说,由于生成乳糖分解酶的遗传基因信息被"解禁",大肠杆菌将乳糖作为自己的主食。如果用遗传基因开启、关闭之类的语言来表达,这种状态就是"分解乳糖的遗传基因开启"。
看了上面的分析,读者也会对饥饿状态开启新遗传基因的说法表示赞同吧!当然,所有遗传基因的开启和关闭都是通过类似的过程实现的。
想激活与不想激活的遗传基因
遗传基因有开启和关闭功能,也可以说,遗传基因包括沉睡部分和苏醒部分。其中,有我们想尽一切办法让其继续沉睡的遗传基因,也有希望将其激活、使之苏醒的遗传基因。
任何人都不想生病,尤其是患癌症。有数据显示,很多日本人都死于癌症。癌症这种病,我们绝对不想和它扯上任何关系。
但是,我要遗憾地告诉大家,任何人都带有"致癌"遗传基因"信息"。有人患癌症,也有人没患癌症。他们的区别就在于带有的"致癌"遗传基因是沉睡还是苏醒。
可以举一个例子。某人带有的"致癌"遗传基因苏醒、被激活,患上了晚期癌,医生说只能活3个月。但是一两年后,他却精神矍铄,健康的活着。
烟鬼也能长寿,嗜好油炸食品的人也能保持体内脂肪量正常。
同样是六十多岁的人,有的皮肤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年轻十岁,有的看上去却老十岁。有的人很早就长白头发,有的人头发却一直黑黝黝的。
有的人虽然疾病缠身,日渐衰老,却能挖掘出乎意料的能力 。
相反,也有事业扶摇直上、前途一片光明的人由于某个转折,开始走下坡路。
我们身边发生了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导致其发生的原因很多。不过,可以认为所有这一切都是遗传基因所致。
就像任何人都带有"致癌"遗传基因一样,任何人都带有使皮肤老化、出现白发、或者使出蛮劲、或者由于小小的失误而一落千丈的遗传基因。
而且在乐观的情况下,良性遗传基因开启,恶性遗传基因关闭;在悲观的情况下,恶性遗传基因开启,良性遗传基因关闭。
控制遗传基因开关
任何人都希望恶性遗传基因能继续沉睡,已经苏醒的恶性遗传基因能再次沉睡。相反,我们也希望良性遗传基因能够尽快苏醒。
看到这里,很多人都会问,"我们能控制遗传基因的开启和关闭吗"。我的回答是——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控制。
前几节,以大肠杆菌为例,阐明了饥饿状态可以开启遗传基因。通常来讲,本书名的小标题中提到的"生存方式、思考方式"与遗传基因的开启、关闭有关。
人在受到精神打击后,身体会发生变化。
传说悲剧王妃——玛丽?安托瓦内特在法国大革命期问被投入监狱后,美丽的金发在一夜之间全变白了。
我们经常会听到类似"由于精神压力,白发增多"的话语。因为极度的精神冲击,保持黑色头发的遗传基因关闭了。
被告知患有癌症,却鼓励自己"我不认输"的人,其"致癌"遗传基因将更容易再次关闭,从而能延续生命。觉得"自己不行了,活不了了"的悲观之人,体内的"致癌"遗传基因会陆续开启,结果自己亲手把死期提前。
都说病源于心。从遗传学的角度来看,这句话很有道理。
人所有的DNA中.为了制造蛋白质而实际工作的只有不到3%。也就是说,沉睡的潜能无比巨大。
现在沉睡的良性遗传基因一旦被激活,人必定会发生惊人的变化。而能够左右这一切的是乐观向上的思考方式。
当然,上面的论述只是假设,任何科学事实都起源于假设。生活中存在很多"事实依据",所以在不久的将来,假设必定得到证实。


作者简介
作者:(日本)村上和雄 译者:刘荣

村上和雄,1936年出生。筑波大学应用生物化学系教授。1963年取得京都大学农学研究所农艺化学博士学位,同年赴美国,担任俄勒岗医学研究员,1968年担任京都大学农学部助教。1978年获得筑波大学应用生物化学系教授职位,之后组成基因研究小组。1983年因成功解读高血压致病因素——肾素的基因而得到世界注目。1 9 9 4年起,受邀担任"先驱科学领域研究中心"主任一职。1996年荣获日本学士院党。其著作有:《生命工程技术》、《由基因学到蛋白质科学的研究》、《基因传递的讯息》、《人生的暗号》、《幸福的答案,基因知道》等。

Thursday, 6 October 2011

Steve Jobs 史蒂夫·乔布斯


商品链接:http://www.pappago.com/goods.php?id=154568
《活着就为改变世界:史蒂夫·乔布斯传》记录了在富有开创性的数字化商业时代,一位令人 羡慕的业界风云人物的经历和生活。乔布斯本人在生活和创业过程中经历的大起大落在本书中有详尽的讲述,对于其工作和人生的诸多变化,《活着就为改变世界: 史蒂夫·乔布斯传》作者杰弗里·扬也作了大量前所未有的报道。《活着就为改变世界:史蒂夫·乔布斯传》试图向读者展示一个真实的乔布斯和他缔造苹果帝国的 过程。
从小对电子产品的好奇心让乔布斯与他的儿时玩伴沃兹创建了苹果公司,之后因其个性,与身边的好友、女友分道扬镳,最终离开苹果公司。但他的 商业生涯并没有结束,对科技的着迷和市场营销的冲动,让他与旧识建立NeXT公司、皮克斯公司,与迪士尼公司合作进军数字电影领域。历经各种挫折之后,他 又回到苹果公司,像拯救"濒临灭绝的恐龙一样"把世界的电脑产业带出低谷,并创造出了一个个令人咋舌的革命性的"I"系列产品, imac, ibook, ipod, iphone, ipad……
他似乎拥有无穷尽的意志力和行动力,创造出一个个商业神话和新奇产品,这不仅改变着他自己的现实世界和内心世界,也时刻改变和影响着全球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对未来科技的认识。

商品链接:http://www.pappago.com/goods.php?id=154810
《苹果CEO斯蒂芬·乔布斯的脑子在想什么》讲述了:他亲自见证并且直接推动个人电脑的 问世和发展:他创立苹果,又被逐出苹果,10年后又回到苹果,并令病入膏盲的苹果起死回生、重放光芒;更重要的是,从个人电脑到iPod、iTunes、 iPhone……,他改变了我们对电恼、音乐、电影、电话以及世界的认识。他就是"酷人"斯蒂芬·乔布斯,一个自信、傲慢,性格暴躁、特立独行,但却笃信 佛教的门徒;一个崇尚简洁和完美、梦想着改变世界的天才。从《苹果CEO斯蒂芬·乔布斯的脑子在想什么》中,我们可以看到苹果公司起起伏伏的后面与斯蒂 芬·乔布斯千丝万缕的联系,以及他个人带有传奇色彩的经历:并可以学习到斯蒂芬·乔布斯对苹果产品开发和营销的独到见解;当然,更重要的是,乔布斯的故事 是每一个怀揣梦想的创业者创造传奇的故事。他用一生的体悟告诉我们:生命充满因缘际会,在挫折面前不要停下脚步,把每一天当作生命的终点。
商品链接:http://www.pappago.com/goods.php?id=154572
《非同凡"想":乔布斯的创新启示》不是一本自传,只是装满了乔布斯的创新秘密。大多数 关于创新话题的书籍和研究报告都集中于讨论那些神秘难懂的理论、方法和技巧。与之形成对照的是,苹果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史蒂夫·乔布斯就是一个传奇。他公司 的口号"非同凡想"远不止是一件营销工具,而是一种生活方式——强大、积极、改变游戏规则,每个人都可以拿来应用到每个领域中。
《非同凡"想":乔布斯的创新启示》阐述了乔布斯式创新的七项法则:
1. 做自己喜欢的事
2. 在这个世界留下印记
3. 激活你的大脑
4. 兜售梦想 而非产品
5. 学会说不
6. 创造神奇体验
7. 学会讲故事
通过效仿史蒂夫·乔布斯这些尽显真知灼见的事例,你会惊喜地发现释放自己的创新潜能以及找到一个营造创新环境的新方法。
你 将学到如何赶超那些最强大的竞争对手,如何开发最具革命性的产品,如何吸引最忠实的客户,以及如何在面临严峻挑战的时代茁壮成长。《乔布斯的魔力演讲》作 者卡迈恩?加洛通过采访数百名成功的职场人士——从首席执行官、经理人、创业者到教师、咨询师和家庭主妇——窥探了史蒂夫·乔布斯创新哲学的精髓。这些法 则简单明了,意味深长且触手可得,激发我们每个人在头脑中另辟蹊径。


商品链接:http://www.pappago.com/goods.php?id=154886 

  《苹果之父:史蒂夫·乔布斯》试图解开围绕乔布斯的重重谜团,回归已经被"神话"的乔布 斯的本来面目,剖析乔布斯成功的背后原因……现在,您所需要做的,就是安静地翻开这本书。乔布斯的人生充满了"意外"和"惊喜",甚至连他的"死亡"都是 这样的。美国彭博新闻社曾播发一篇关于乔布斯的讣告,而当事人却安然无恙。那么,乔布斯和他的苹果为什么会在一次又一次的"错误"面前走向成功?一没技术 二没资金的乔布斯又是如何创办这家伟大公司的?凭什么两个没能从大学毕业的年轻人可以开启轰轰烈烈的个人计算机时代?乔布斯又凭什么成为动画电影的革命 者?被《时代》称为"爱冒险的亡命之徒"的乔布斯,凭什么可以成功跻身三大产业界——计算机、音乐和动画电影?
商品链接:http://www.pappago.com/goods.php?id=214615 
 《史蒂夫•乔布斯传》是史蒂夫•乔布斯唯一授权的官方传记,在2011年上半年由美国出 版商西蒙舒斯特对外发布出版消息以来,备受全球媒体和业界瞩目,《史蒂夫•乔布斯传》的全球出版日期最终确定为2011年11月21日,简体中文版也将同 步上市。史蒂夫•乔布斯是一位极具创造力的企业家,史蒂夫•乔布斯有如过山车般精彩的人生和犀利激越的性格,充满追求完美和誓不罢休的激情,史蒂夫•乔布 斯创造出个人电脑、动画电影、音乐、手机、平板电脑以及数字出版等6大产业的颠覆性变革。史蒂夫•乔布斯的个性经常让周围的人愤怒和绝望,但其所创造出的 产品也与这种个性息息相关,全然不可分割的,正如苹果的硬件和软件一样。两年多的时间,与史蒂夫•乔布斯40多次的面对面倾谈,以及与史蒂夫•乔布斯一百 多个家庭成员、朋友、竞争对手、同事的不受限的采访,造就了这本独家传记。 史蒂夫•乔布斯的故事既具有启发意义,又有警示意义,充满了关于创新、个性、领导力以及价值观的教益。

乔布斯其人:
史蒂夫•乔布 斯(Steve  Jobs),1972年高中毕业后,在俄勒冈州波特兰市的里德学院只念了一学期的书;1974年乔布斯在一家公司找到设计电脑游戏的工作。两年后,时年 21岁的乔布斯和26岁的沃兹尼艾克在乔布斯家的车库里成立了苹果电脑公司;1985年获得了由里根总统授予的国家级技术勋章;1996年,苹果公司重新 雇用乔布斯作为其兼职顾问;1997年9月,乔布斯重返该公司任首席执行官。1997年成为《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2009年被财富杂志评选为这十年美 国最佳CEO,同年当选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之一。

海报:


更多史蒂夫•乔布 斯(Steve  Jobs),请按这里

Sunday, 2 October 2011

二十七八岁,再不改变就晚了

商品链接: http://www.pappago.com/goods.php?id=200710

图书名称:二十七八岁,再不改变就晚了(顶级心理分析师帮你卸下重担、重塑自我、面对复杂、保持欢喜) [平装]

  •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6月3日)
  • 平装: 227页
  • 开本: 32
  • ISBN: 7508627229, 9787508627229
  • 条形码: 9787508627229
  • 产品尺寸及重量: 20.8 x 14.6 x 1.6 cm ; 281 g
  • ASIN: B0051EEQ28

作者:韩奇娟 , 千太阳
内容简介
《二十七八岁,再不改变就晚了》内容简介:二十七八岁,是谁都不会保护你的年龄,是要学会承担的年龄。我们没有时间再迷茫了。
工作、晋升、改行、房子、人际关系、爱情,还有不确定的未来……所有的不安和压力要怎样承受?
已经年近三十岁了,你是否真的了解自己?
韩国顶级心理分析师将自己多年的心血和智慧融入书中。教你真正认清自己,摆脱迷茫低落状态,把握改变自己的最后机会。
编辑推荐
《二十七八岁,再不改变就晚了》编辑推荐
☆顶级心理分析师帮你卸下重担、重塑自我、面对复杂、保持欢喜

☆无论今天发生多么糟糕的事,都不应该感到悲伤,因为今天是你往后日子里最年轻的一天。

☆我今年二十七八岁,撞了N次墙,受了N次伤。
我今年二十七八岁,看不到自己未来的样子,迷茫得不知所措
我今年二十七八岁,常常在回忆里挣扎,有很多过去无法释怀。
我今年二十七八岁,突然很想逃离现在的生活,不顾一切去流浪。
我今年二十七八岁,偶尔会有些孤独,渴望下班后能有一个人一起吃饭。
我今年二十七八岁, 明明活得很累,却偏偏说自己很幸福。
二十七八岁,再不改变就晚了


图书目录
目录
序言 不要让将来的你讨厌现在的自己


第一章 二十七八岁的茫然与焦虑
你知道自己现在是怎么回事吗? / / 003
好好一个人,怎么就突然抑郁了呢? / / 006
与其祈求生活平淡,不如自己强大 / / 009


第二章 我为什么总活在别人的眼光里?
我为什么那么在意别人的看法? / / 015
隐藏在"你这人真好"这句话中的压力 / / 018
没达到别人的期望又能怎样? / / 021
为什么要给自己背上无形的包袱? / / 023
第三章 世界上只有想不通的人,没有走不通的路
背负着沉重包袱的完美主义者 / / 033
回过头想想,失误其实没什么大不了 / / 037
为什么休息会让你产生负罪感? / / 041
工作为什么那么痛苦? / / 044
负面评价为什么会让你如此恐惧? / / 046
我们不可能完全掌控人生 / / 048


第四章 能陪我一起回家吃饭的人在哪里?
人在爱情面前总是无能为力的 / / 053
有时越想结婚就越找不到对象 / / 055
喜欢单恋的人大多有严重的自卑感 / / 063
不要一直用证据去验证爱情 / / 068
爱情中绝不能失掉的是自我 / / 075
不要把爱和真诚倾注给不知好赖的人 / / 080
为什么我的爱情总是这么艰难? / / 085


第五章 明明很痛苦,却偏偏说自己很幸福
幸福不是忍出来的 / / 093
善良的人,请揭下"伪善"的标签 / / 096
被压抑的愤怒不会消失,只会变形 / / 099
争论的时候不要避重就轻 / / 104
想发火就痛痛快快地发出来? / / 108
第六章 我为什么觉得事事不如意?
看别人干什么都不顺眼 / / 115
羡慕嫉妒恨是怎么产生的? / / 121
害怕与人亲近 / / 126
先和自己成为朋友 / / 131


第七章 为什么我常在回忆里挣扎,无法释怀?
被羞耻感折磨的人 / / 141
父母影响孩子的一生 / / 146
不要诱发孩子的负罪感 / / 149
通过回忆伤痛让自己变得坦然 / / 152


第八章 想改变自我要先肯定自己
与纠缠你很久的郁闷说拜拜 / / 161
心灵要随着外界的改变而改变 / / 162
区分真实的自己和虚假的自己 / / 164
改变内心的声音 / / 168
点燃隐藏在自己体内的热情 / / 172
幸福的人生源于投入 / / 176
这个世界只有回不去的,没有过不去的 / / 180


第九章 我们还有梦想吗?
我们的梦想在哪里? / / 187
寻找自己的梦想 / / 192
从现在开始,为了自己,骄傲地活着 / / 195
真心喜欢自己 / / 200
不要被别人的好恶束缚手脚 / / 201
先照顾好自己 / / 205
永远不要为难自己 / / 208
你的梦境在暗示着什么? / / 211
安慰自己的四种方法 / / 218


结束语 不要在三十岁时背负二十岁的后果 / / 225

书摘
第二章
我为什么总活在别人的眼光里?


我为什么那么在意别人的看法?

智善今年二十八岁,她年轻貌美,又很时尚新潮。最近,她经常会出现肩膀酸痛、消化不良等症状,而且因为突然无法咀嚼较硬的东西,不得不去看牙医。结果医生跟她说:"你得了齿裂症,是不是承受了太大的压力啊?"从牙科诊所回来后,智善决定接受心理治疗。
智 善在一家小型咨询公司上班,公司里一共只有几名职员。她最大的苦恼就是在公司内找不到用武之地。专攻经营学的她刚进公司时认为自己会做与专业有关的工作。 谁知,她的上司们拥有比她更加出色的学历和工作经验,在她还未动手之前,他们就把所有的工作都处理完了。所以,智善就开始做其他事,总务和后勤工作很快就 成了她的主要业务。
不知从何时起,智善开始觉得自己领到的工资比应得的工资要多得多,觉得自己是在公司吃闲饭的累赘。此后,她每天上班时都会紧张兮兮地留意上司们的神情,甚至还会在意合作公司或隔壁公司职员看自己的眼神。
"你跟上司提过给你安排一些专业对口的工作吗?"听了她的故事,我问道。
她回答说:"没有。恐怕是上司们觉得我的能力不够,所以才没交给我做吧。而且,我也不想去争取这个机会。夹在实力超强的上司之间,会显得我没能力。"
工作方面的问题暂时聊到这里,我又问了她一些关于人际关系的问题。她犹豫了好一会儿才说道:"朋友是很多,可是当我和朋友们见面的时候,一点儿都不觉得快乐。"
"那为什么还要见面呢?"
"每次都不是我主动提出见面的。"
原来,为了尽量避免和朋友见面,有时她会把手机调成静音,或者干脆关机。问其理由,她回答说,每次朋友约她见面,她都会置自己的安排于不顾,无条件地答应他们的邀请。而这就会令她改变自己的生活计划,所以她渐渐地开始害怕接到邀请了。
按 理说,以这样的状态去参加聚会的人,应该让人觉得很无趣。但奇怪的是,朋友们都说没有智善的聚会了无生趣,所以才会每次都邀请她。这也难怪,因为智善总是 在考虑说什么话能令对方感到高兴,拼命取悦对方,而且即便听到了让自己不快的话,也会装作若无其事,以免让说话的人感到尴尬。
智善存在的问题是:不管是在公司还是在朋友中间,她都太在乎别人的感受了。
人 在小的时候听取别人的意见或接受约定俗成的规则非常重要,因为那些意见和规则可能会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孩子只有多听取别人的意见,才能明白 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但是,长大之后,人们就应该学会以辩证的方法思考问题,而不应该总是迎合别人的想法了。像智善这样的成年人,要多向青春叛 逆期的孩子们学习,更多地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处理事情。
从某种角度来看,成年人采用这种"青春期处事法"的效果会比较好。因为如果一个成年人太重视 别人的意见,完全忽略自我,只懂得迎合他人的意愿而生活,那么就会出现很多问题。在某些人眼里,智善这样的人不是"乖巧的孩子",而是"令人担心和无法信 任的人",同时智善也会因为他人的意见或评价受到伤害。所以说,过于看重别人的意见,不敢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永远迎合别人的想法,这种人是善良的,也是 令人担心的。
那么,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太在乎别人意见和感受的人是如何陷入抑郁状态中的吧。


隐藏在"你这人真好"这句话中的压力


我 们偶尔会碰到一些不懂得或者是不愿意拒绝别人的人。不管什么事情,只要向他提出请求,他就一定会答应。即便是在他能力范围之外的事情,他也会想尽办法帮人 解决。对于自己不知道的事情,他会千方百计地四处打听,然后再把答案告诉求助者。就算是约会时间快到了,他也一定会放下自己的安排,先帮助求助的人处理事 情。但是,无论这个人怎么努力,也不会得到别人应有的感激。因为求助者并不知道他为办这件事要付出多少,反而会觉得他肯定很轻松地就把事办好了,要不绝对 不会欣然应允。最后,求助者顶多会说一句"你这人真好",其他感激的想法肯定是没有的。
人好也是一种缺陷?没错!如果"好"到连自己不喜欢的人也 要不遗余力地帮助的话,这种缺陷就已经到达无以复加的地步了。这些"老好人"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十分强烈地渴望被他人认可。也可以说,他们非常害怕别人 讨厌自己。所以,他们总是过度敏感地去体察他人对自己的感觉或想法,也就是俗话说的"要看得出眉眼高低",要会鉴貌辨色。别人亲切地对待他们,他们也会觉 得是一种负担,因为老是得想着怎么报答人家。他们从不会要求别人为自己做什么,而且需要坚持自己的主张时,也会首先想着别人的感受,担心自己做的事情会让 人不高兴或者遭到拒绝。
"如果我的意见遭到反对怎么办?他们会怎么想我?会不会讨厌我?说不定会可怜我?"这种人总是看别人脸色、压抑着自己的欲 望。他们还以为自己忍耐力出色,却不知道这其实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这导致他们不能如实地认识和接受现实,更不能看到事情的真相。他们会错误地把一切 都想成是别人对自己的期待和评价,并以此来认定自己的价值。
据说,孩子的神态天生可爱是为了得到大人的照顾,因为如果他们不惹人怜爱,就会无法生 存。但是,孩子总有一天会长大,会失去那种天生的可爱样,这时如果他认识到自己之所以能得到充分的关心和照顾并不是因为聪明、漂亮或擅长做某些事情,而只 是因为自己的存在,他就会慢慢树立起自信心。这种人会对自己说:"我是个很不错的人!即使什么都不做,我在家里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如果小时候没有建立自信,长大后就会觉得别人掌握着自己的生杀大权。也就是说,他们做任何事都要看别人的脸色,还会总结出自己做什么事才能让别人高兴,以便将来继续取悦别人。这种人不能坦然地面对周围的视线和评价,可以说是精神不健康的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期盼,但会不会表现出来、如何表现,这就因人而异了。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一个人对自我价值的重视程度。
如果一个人总是自我强迫性地去体察别人的心理,总是有自己不如别人的所谓"谦逊"的想法,那他就要学着坦率地直面自己的情感,理性地拒绝别人的要求。
" 拒绝别人的要求,别人会不高兴的!""老好人"们经常会这样担心。的确,没有人会在自己的请求遭到拒绝时感到高兴。但大部分人虽然有些失望,还是会理解拒 绝者的苦衷,随后这件事也就烟消云散了。如果说,有人被拒绝后像受到了极大侮辱一样做出过激的反应,或是觉得被轻视了,那只能说明这个人有问题。这种人缺 乏"中间性"心理,只会把世上的人分成两种,即自己喜欢的和自己不喜欢的。他们看待事物时只有黑白两面。所以,只要有人稍微对他有一点儿"不好",就会被 他全盘否定。在意见有分歧时,他们无法释然,因为在他们看来,如果有一方是正确的,那么另一方肯定是错误的。
所以,如果真的不想做或不能做就直接拒绝吧。想说"NO"的时候,说"NO"就可以了,别人不会对你不满的。即使这个世界上有你担心的那种人存在,数量也不会太多,他们怎么可能那么凑巧地都出现在你身边呢?



作者简介
韩奇娟
心理分析师、畅销书作家。
韩国高丽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美国亚洲太平洋辅导治疗中心(APCTC)博士后、临床心理学医生。
曾担任韩国首尔百济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韩国广播通信大学研究员。
现在为"瑚燕心理咨询诊所"首席心理分析师。
著作有《自行解决愤怒》、《在孩子的人生中成为累赘或坚强后盾》等。